返回顶部
高铁旅客突发疾病,又一名深圳医生出手了
2024-11-01

18年前,一起“南京彭宇案”,让许多善良的人不敢再扶倒地的老人。近年来,多起对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的“道德审判”,让一些原本心怀热忱的医生,在面对突发求救时也会纠结犹豫。


“2017年,辽宁一医生在自家药店对一名晕倒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压断患者肋骨,患者清醒后将医生告上法庭。

2018年,唐山一护士在路上救助患者时,被网友质疑手法‘不专业’

2019年,广西一医生在高铁上救助患者,被索要医师资格证,还被要求写证明并签字画押。”


公共场合突发意外,医者救与不救?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骨科主任范恒华用行动给出了答案。范恒华主任是医学博士,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他从医30余年,曾在空军总医院和301医院骨科工作。今年是他在市四医院(萨米医疗)工作的第三年。


图片


2024年10月23日,23时10分许,范恒华主任搭乘北京南开往上海的G27次列车时,听到了列车组“有乘客突发疾病,需要医务人员”的广播求助。听到广播后,范主任立刻奔赴现场。乘客小武(化名)脸色苍白、表情痛苦、喘气困难、四肢麻木,意识模糊,几近休克,被乘务员安置在列车座椅上。


点击下方视频

查看救治全过程记录


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范主任冷静应对,他立即请乘务员协助疏散周围乘客,确保空气流通,让小武保持仰卧体位,对他进行安抚,指导吃下急救药物,并测量血压实时监控。


图片


小武今年24岁,刚研究生毕业,得到了上海的工作,在这趟列车上正是为了奔赴人生第一份工作。小武回顾说,因为紧张和恐惧,对被抢救的部分他记不太清了,当时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变得模糊而遥远。他只记得范主任握住他的手说:“我是医生,不要害怕,我能帮助你。”手掌温暖的触感,冷静而坚定的话语让他的心顿时得到抚慰。


图片


抵达上海后,范主任与乘务员一起等到将小武送上120救护车,并给急救医生交代了病症、用药情况、注意事项后,才默默离开。在列车乘务组、范主任以及后续医疗团队的接力救治下,小武转危为安,现已回归正常生活。


“北京铁路”官方公众号则记录了范主任见义勇为的全过程点这里回顾)。


G27列车长对范主任的评价

图片


一周后,小武父亲打电话到深圳市相关热线,对范主任见义勇为的善举表示感谢。因为这通电话,医院才知道这个温暖的故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从医数十载,这样的救人义举,在范主任身上早已不是第一次。“不需要特别表扬,”范主任说,“作为医生都会这样做的。每个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站出来。


图片

范恒华主任(中)在日常查房工作中


“扶不扶”“救不救”虽然一直是困扰大众的社会问题,但我们仍能看到许多见义勇为的动人事迹。对于医者来说,或许是因为,救死扶伤早已成为了医生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正是有了像范主任这样的医务工作者们,社会才更加充满温情与正能量。他们始终不忘从医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与责任担当。


*为鼓励“见义勇为”,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写入了关于见义勇为的免责条款,也被称为“好人法”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