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跨越1000公里,萨米医疗将深圳的高水平医疗“送进”德保群众心里
2022-11-01

距离深圳千里之外的一个小县城——广西德保县,从今年开始,便与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以下简称“萨米医疗”)结下了“情谊”。



“我们怎么都想不到,德保会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如此紧密地连在一起。”一位德保县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如此感慨道。2022年10月22日,萨米医疗团队驱车15个小时,踏上漫漫山程,只为把高水平医疗“送进”德保群众心里。


点击下方视频

查看帮扶行动全纪录







01

初次帮扶

就真正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德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这个深度贫困县虽然于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但由于交通、自然条件基础薄弱,目前仍列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名单中。这里地处大石山区,群峰层叠、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当地居民来一趟县城就医已实属不易,要去省会城市甚至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就医,更是难以想象。

IMG_3835.jpg

因此,如何让当地老百姓“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乡镇、小病不出村”,是当地人民政府及卫生健康局在着力攻坚的艰难任务,“我们一定要打通健康的‘最后一公里’。”今年5月起,根据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下发的《“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方案》要求,萨米医疗与德保县人民医院正式结成“组团式”帮扶关系。


“5月20日王诚书记来调研,仅仅10天后,萨米医疗第一批专家团队就已经进驻德保了。”为了实现精准帮扶,深入了解德保县人民医院及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萨米医疗党委书记、法定代表人、副院长王诚远赴德保县人民医院实地调研并迅速部署后续工作。德保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岑加伟感叹道:“我们当时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是深圳速度!”

德保县卫健局局长岑加伟讲话.JPG

图为德保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岑加伟


“先确定最急需重点帮扶的科室,我们派专家过来。”经过详细调研后,萨米医疗陆续派出医疗部、护理部、超声医学科、妇产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健康管理部等7名专家医生到德保县人民医院进行帮扶,并派驻陈敏博士担任德保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敏博士是萨米医疗原医疗部总监,对于规范医院的管理,做好学科建设、人才建设,提高医院诊疗和服务质量,陈敏博士有着丰富经验。”

DSC_2743.jpg

图为萨米医疗原医疗部总监,现德保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敏


在正式帮扶后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萨米医疗团队在德保县人民医院先后开展了:


• 疑难病例讨论15次
• 教学查房20次
• 手术试教80次
• 各种诊控培训、科内培训累计参与700人次
•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450余户

但要帮扶一家医院,仅仅靠几人是不够的。从“一人”援桂到“一院”援桂,还需要更多人的力量。





02

帮扶如何落到实处

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从萨米医疗到德保县人民医院,路途相距近1000公里,大巴车需要行驶15个小时,帮扶队伍必须在日出之时就出发,否则无法在当天赶到县城。10月22日早上六点,萨米医疗专家团队从医院启程,奔赴德保县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


可以说是豪华阵容。”这批专家团队中年纪最大的已有70岁高龄,还有从医50余年的专家,他们其中不乏科室主任、骨干力量以及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教授,萨米医疗王诚书记在接受德保县官方融媒体采访时谈到:“来一趟属实不易,但为什么还要组织邀请这批专家团队来德保,为的就是真正把帮扶落到实处。”

微信图片_20221026162530.jpg

图为萨米医疗王诚书记接受德保县融媒体采访


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把技术带给德保。专家教授到德保来给老百姓看诊、举办学术讲座,是最直接地把诊疗技术带给了德保县人民的办法。

第二,带团队培养人才。萨米医疗专家团队来到德保,可以更密切地与德保县人民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协作关系,指导他们在专业技术、职业规划上更好地思考和发展,真正做到“以志帮扶”、“以智帮扶”。

第三,深入了解健康需求。通过义诊、查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德保县人民的健康需求,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使得帮扶工作更有针对性。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与德保县人民医院相隔千山万水,怎么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王诚书记说道。




03

这里什么都不缺

缺的也许是理念



“德保县也许什么都不缺,如果一定要我说缺什么,我认为是理念。”萨米医疗王诚书记在院长论坛中的这一番话,引起了在场卫生事业工作者的共鸣。正是为了把深圳一线城市先进的医疗理念,尤其是萨米医疗中外合作运营的创新式理念带给德保,10月23日,萨米医疗专家团队在德保县人民医院会议室内,进行了院长论坛、设备捐赠、学术讲座等一系列的医疗交流活动。德保县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均派出医务人员代表参加。


在院长论坛环节中,萨米医疗王诚书记着重谈到了“理念”问题,详细介绍了萨米医疗在医院管理和建设中的创新性实践和成果。“我们要真正把技术带进德保、把专业带进德保,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共同为德保县人民做好综合医疗保障,真正地把爱心和技术毫无保留地献给德保的老百姓。”

DSC_2838.jpg

图为萨米医疗王诚书记在院长论坛上致辞


“萨米医疗的专家团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不远千里、不辞劳顿来到德保,让我们非常感动。”德保县人民政府县长农李泽在会上谈到,萨米医疗团队到德保县人民医院来帮扶,能帮助德保县的老百姓不再远途求医,带来的技术和理念也是基层医疗团队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利器。“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次帮扶的有利契机,强化自身造血功能,让全县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明显提高。”

德保县县长农李泽讲话.JPG

图为德保县人民政府县长农李泽在会议上致辞


随后,萨米医疗向德保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约337万元的医疗设备,包括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标本离心机、呼吸机、自动洗胃机等多套设备。“还没见过这么美观实用的医用诊查床!萨米医疗捐了这么多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诊治效率。”

DSC_2933.jpg

图为王诚书记向德保县人民医院捐赠总价值约337万元的医疗设备一批


同时,萨米医疗1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会上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讲座。“很少有机会能够参加这样的学术盛宴,短时间内非常密集地获取了太多知识,我还需要回去多多消化一下。”德保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在参与交流活动后,不由得感叹道。


04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我们在努力


德保县共有36万人口,聚居壮、汉、瑶等9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就占了98%,且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分布在山林深处,交通不便、就医难是压在少数民族同胞肩上的两座大山。“在家门口就能有深圳来的大专家看病了!”听说10月23日萨米医疗专家团队将在德保县人民医院展开义诊后,当地老百姓一大早便在医院候诊走廊里排起了长队,他们还有不少人从不同的村落远道而来。


“专家来德保,我们看病就方便了。我是从乡下来的,到县城已经很不容易。”48岁的刘姨(化名)是瑶族人,饱受失眠困扰长达两年,但听说县城要来一批深圳的医学专家义诊时,刘姨不顾路途遥远也要前来就医。很快专家便为其制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这样刘姨在有限的条件下也能安稳治疗。

1.jpg

“我是壮族人,普通话说不好。”参加义诊的黄叔(化名)是土生土长的德保壮族人。一开始得知专家是从深圳来的,他还有些犯怵,担心难以沟通。到了现场才发现,诊室里不仅有深圳来的专家,还有德保县人民医院的医生,由当地医生当“翻译”,萨米医疗专家作指导,“这个病拖了很久没治好,这次来的专家一下子就帮我找到病因了。”


经过一个上午的义诊,萨米医疗专家团队下午也没有停歇,专家组前往相关科室和病区开展业务查房交流指导。专家们针对典型病例,结合自己的过往经验,查找短板、总结问题,全程下来倾囊相授、知无不言。“刘胜教授已经70岁的高龄,他面对患者能做到将心比心,面对工作时非常严格、一丝不苟,和他相处这短短不到一天时间,我已经把他视为我的师傅。”

刘胜主任业务交流.jpg

“在萨米医疗的大力支援下,我院从补短板到筑高地,希望在未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环境、诊疗规范、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德保县人民群众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德保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陆建中说。


王诚书记在部署工作时强调:“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派出精兵强将来德保,同时根据德保县人民医院的需求,结合义诊、远程会诊、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实实在在地开展帮扶工作。”


把援派地区当故乡,视当地百姓为亲人,萨米医疗团队将继续以“仁心、爱心、耐心”赢得患者信赖,守护当地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这是当一名医生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我们将在德保刮起一阵‘萨米旋风’。”